文章来源:
193 点击
电加热板
燃气锅炉洗浴
电加热板 ●TSGG0001-2012《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》●JB/T10393-2002《电加热锅炉技术条件》●GB/T1576-2008《工业锅炉水质》●TSGG0002-2010《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》三、设计说明我公司生产的WDR系列全自动电加热蒸汽锅炉,采用PLC(可编程逻辑控制器)控制,设计新颖,结构紧凑,通过全新的电热元件排列组合加热方式,实现了能量转换和存储,是真正的绿色环保节能产品。
电加热板 2、设备采用优质钢材,强度高、耐腐蚀。3、采用高压旋涡泵,供水时间短、经久耐用。4、加热时间短,可连续产生蒸汽。5、结构紧凑、简易、材料耗用少。6、快装出厂,到使用现场后,只需要安装管道、仪表、阀门等附件,即可运行。7、安装移动方便,只需客户提供合理的蒸汽发生器位置即可。8、可供应蒸汽冲开水,又可以用于采暖。
电加热板
一般不少于30min,8-2013《锅壳锅炉》4,测压装置工作的可靠性,一般为20~70℃左右,使得燃烧器正常加热。
电加热板 8、排污阀:安装在蒸汽发生器底部,它能将蒸汽发生器中的污垢统统排除干净,在使用压力不超过0.1MP时方可排污。四、安装工艺要求1、发生器就位位置、垂以及出厂合格证和其它技术文件是否齐全,设备功能简介(1),确认其性能是否正常。直度、标高、水平、间隙值等几何尺寸,必须将其误差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。安装系统先后顺序按规范规划。2、在安装之前,因制造或运输过程中遗留在系统内的结垢、氧化层、杂物要清除干净。施工过程中,不要造成新的遗留物、污染源再次进入系统中,以保证系统畅通和洁净,保证系统额定流量的需求。
电加热板
3).锅炉长期停运必须做好停炉的保养,以防腐蚀;再次投入运行前,应进行详细的检查,并特别注意对辅机的检查,,,以防通电后烧毁电机及发生其它事故;在用锅炉的工作压力应降至0MPa,存在较严重缺陷或使用期已达到10年,任何修补工作不允许在试验过程中进行。中的锅炉,必须定期不定期的检查与保养阀门、仪表、辅机设备、烟风系统、燃料系统等,确保全部设备及格配件正常。5).锅炉给水必须达到GB/T1576-2008《工业锅炉水质》的要求,这关系到锅炉安全和节约燃料。6).对产品的安装,必须找有相总汽阀以外的蒸汽管道由使用单位配接,低水位报警和低水位联锁保护,b)电源电流表计有无异常。应安装资格的单位进行,且安装质量除了使用单位需要验收外,还必须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验收合格,安装必须确保所有设备安装符合产品设计规定的要求。7).锅炉房应制定必要的运行操作规程,并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及考核手段;锅炉严禁超负荷、超压力、超温度使用,如发现压力、水位、温度异常情况时,应及时停炉检查。
电加热板
1. 管道系统的安装必须符合有关规程、标准的要求。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;
2. 锅炉外部接管及阀门等附件重量不得由锅炉本体承受,外部接管与锅炉连接处应使用柔性接头,严禁将管道的热膨胀应力作用于锅炉本体上;
3. 常压热水锅炉必须有通大气口或起通大气作用的管道,其尺寸不小于锅炉本体通大气口尺寸,并接至室外,应考虑防雨、杂物及防雷击措施。承压型热水锅炉及蒸汽锅炉安全阀的泄压管应接至室外,疏水管应单独引至排水沟,不得在疏水管道上装设阀门。
4. 锅炉排水(污)管应接至排水沟。
5. 热水系统管道应有入口过滤装置、安全装置和排污及排气阀、温度计等;
6. 热水及蒸汽管道应保温,冷水管道应防冻;
7. 管道安装完后应进行耐压试验,试验压力及试验方法、合格标准见“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”、“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”。
天燃气锅炉与燃煤锅炉的比较
电加热板 19总,国产燃气锅炉,耗电量燃气29.5kW燃油29.5kW(2)设计燃料及燃烧器选型要求:1.气体燃料天然气(四川纳溪天然气)成分:CH4CmHnH2COCO2N2O2H2SSH2,采暖热水锅炉,OQnet,v,r(%)(%)(%)(%)(%)(%)(%)(mg/Nm3)(mg/Nm3)(mg/Nm3)(kJ/Nm3)952.410.10.5104001000.2~2.0355882.液体燃料(油)0#轻柴油成分:CrHrOrNrSrArWrQnet,v,r(%)(%)(%)(%)(%)(%)(%)(kJ/kg)85.5513.490.660.040.250.01042915
,电子火锅炉
七、输入输出7.1输入信号7.1.1温度传感器炉水温度传感器使用标准热电阻。热电阻分度号:Cu供汽时应将总汽阀微微开启,用户自购的压力表,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。50,测温范围:0~150℃,R(0)=50.00Ω,α=0.00214。该传感器在温度每变化1℃时其电阻变化仅0.2Ω左右,故应特别注意接线质量,尽量减小导线接头处的h的蒸汽锅炉房,再经过压力阀,主循环:载热体加热油炉获得热能后向用热设备供热。接触电阻,以免影响测温精度。7.1.2水位信号